您现在位置:升学规划> 志愿填报> 浏览文章

高考分数对孩子的毕生发展重要吗?重要,但没那么重要。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一下“高考”这件事的本质:

学生经过三年埋头苦读,取得一个高考分数,这个分数对应着在全省当年所有高考生中的相对位次,学生凭借这个位次的相对优势去填报院校专业,达成第一阶段的升学结果,而后还有下一阶段的读研读博出国等,进一步形成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因此本质上,高考只是一个达成目标的手段,而绝不是目标本身。

真正的目标,说大一点是孩子的毕生职业发展,说小一点就是高等教育阶段毕业后的就业结果。

“高考高分=高薪就业”的时代已经永远过去了,经济下行,内卷加剧,从高考到就业之间有太多经不起试错的环节,其中从高中到大学的这一跳跃最为关键。如果家长依旧认为高中阶段只和课业学习有关、只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必然会让孩子错失许多好机会,这对孩子来说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以科学的生涯视角来看,一个好的升学结果至少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同步发力:

  • 高考争取更高分数

  • 选择好的学校专业

  • 多元升学路径加持


一、高考备考

为了提升孩子的学业成绩,家长能做些什么?

一部分人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因此无所作为;还有更多家长认知里只有一条路可走——课外补习,并且认为只要给孩子安排好了补习,自己就尽到了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方面的全部努力,其他再没什么别的可做了。

事实果真是如此吗?与学渣相比,学霸一定是从学习习惯方法、自主意识和执行力、自信心和目标感、情绪调节能力、家庭教育氛围、师生同伴关系等“软实力”全方位碾压的结果,而绝不是多补一门课、多刷几本试题就能简单解决的。

家长出于缓解个人焦虑的需要,把孩子往补习班一送,可以说绝对是一种“战术上勤奋,战略上懒惰”的行为,甚至会因为接送孩子的辛劳而自我感动,并认为孩子成绩再不提升实在对不起自己的付出。

补习可以是有效的,但只会在孩子培养起上述“软实力”之后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比一条阻塞的水渠,只有先疏通管道,才能让学科知识源源不断流入学生的大脑。

现在的孩子智力水平都相近,也都在校内校外一样学那么多学科知识,隐形的差距何在?孩子都是要好的,孩子都在努力学习,都想取得好成绩,只是他们自己还没有能力发现自己真正的问题在哪里,而这才是家长们真正需要提供助力的地方。

想通这一点,家长还能做些什么也就很明了了:优先帮助孩子全方位升级软实力。

这并不涉及到具体的学科知识,家长们通过自我学习和成长,如学习家庭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是有可能做到的。

当然,考虑到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做这样需要长期投入的事,家长们还有一个更具可操作性的选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帮助孩子找到专业的资源,针对孩子的个性化问题做出诊断,并给出具体的提升方案,由家长陪伴孩子一步步做到。


二、择校选专业

“一考定终生”的真正含义是:学生拿着高考成绩去做出院校专业选择的这个结果,而不是高考成绩,最终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据数据统计,江苏省每年40万考生,仅有不到3万人会填高考志愿,这里的“会填”,仅仅指的是懂得志愿填报的基本逻辑,而那些能够提前做好功课、详尽细致了解各学校各专业的家长,更是凤毛麟角。

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孩子高考出分后才匆忙开始思考这个足以左右孩子一生的重大问题,又在对院校专业了解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匆忙做出决策,就好像志愿这回事在整个高中三年都不值得提早做一点功课一样。

今年高考6月24日出分,7月2日结束志愿填报,仅仅9天时间,想要对可选分数段内的院校专业做到详尽了解,可能吗?即便是找所谓的志愿填报咨询师,他的决策逻辑你理解吗?认可吗?一份价值数千上万元的志愿单,填报质量往往要到孩子大学入学、四年后考研、甚至走上就业市场后的现实境遇来检验,谁又能为一个人的人生买单呢?

要想把命运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一个家庭必须了解的升学知识实在太多了:

  • 我国本科院校开设的792个专业都是哪些?

  • 孩子的性格能力适合学哪些专业?

  • 哪些专业未来有前景,哪些专业是“铁饭碗”,哪些专业适合读研或者出国?

  • 哪些专业比较容易跨专业考研?

  • 江苏省内孩子能够得上哪些学校?

  • 这些学校各自的优势专业有哪些?

  • 大学所在地域和就业的关系是什么?

  • 外省经济发达地区有哪些好学校?

  • 某所院校某个专业的具体培养方案是什么?

  • 哪些学校保研率比较高?

  • 家庭本身能够为孩子就业提供什么助力,和志愿的关系又如何?

      ……


只有大致掌握了这些信息,一个家庭才有可能做出真正适合孩子、能够充分发挥孩子能力和潜力的志愿决策,即便是找志愿填报咨询师,也有能力判断对方给出的方案是否专业合理。

信息爆炸的时代,决策的差距往往存在于信息差之中。

罔顾志愿选择的信息积累过程,只顾让孩子闷头提升学业成绩,又是一种“战术上勤奋,战略上懒惰”的行为。家长普遍认为考高分就一定能上到好学校好专业,殊不知房地产行业下行,冲名校被调剂到土木不如去普本读计算机;因难就业直接一票否决基础学科,却忽略掉南师大物理学双学科毕业包分配;等等此类案例比比皆是。

升学信息千头万绪、千变万化,一个家庭要想在高三临近高考时匆忙掌握这些信息是不可能的,必须把功课下在高一高二的平时。

在孩子学业压力尚未到极限的高一高二阶段,还能让孩子多参与自己的升学决策,增强孩子本身的信息获取能力、自我决定意识和协调各方意见的综合决策能力,提高孩子对自主决策结果的承诺度,在真正进入自己选择的大学和专业之后,更有决心去应对学业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三、多元升学路径

绝大多数人不知道高考裸分填报志愿已经是本科批次录取的最后一轮。

在本科批录取之前,学生还拥有强基计划、综合评价A类、综合评价B类、提前批次、特殊批次等等录取机会,因为有高考裸分填报保底,这些录取批次都可以通过不服从专业调剂来保专业;这还没算港澳升学、三大招飞、定向士官……等其他可能的升学路径。

image.png

如果一个家庭只寄希望于最终的高考裸分,孩子无疑将会错过以上全部可能升入名校的机会。

但,并非知道这些信息就能让孩子抓住这些机会,因为几乎所有的多元升学路径都需要提前进行准备:

  • 例如中外合作两所名校昆杜上纽约,在高考前一年底就会关闭报名申请,孩子需要在高三开学前准备好初审所需的所有材料;

  • 例如综合评价院校要求学生在高一高二阶段参加科技或人文类比赛并获得一定等级的奖项;

  • 再例如有些军警院校对学生视力有严格要求,有意向的孩子需要在高一高二的某个假期做好视力校正手术……


成功者不打无准备之仗。孩子的精力有限,惟有家长帮助提前做好关于未来生涯道路的决策,才能提前开始准备和提升,为最终的就业结果打下坚实基础。


2023 江苏多元升学录取信息汇总

WX20230926-170106@2x.png


想知道孩子到底该如何提升学业、如何获取院校专业信息、适合何种多元升学路径?欢迎扫码联系老师一对一咨询:

WX20230926-170120@2x.png

关键字:生涯规划 学业提升 志愿填报 多元升学
网友评论